清逸晚境

2022-10-08 09:52:36 来源:美术报

1658年,62岁的萧云从在于湖(今安徽当涂)绘下了《秋岭山泉图》。时值夏至,身当溽热,而绘出秋景,或许他已经感受到人生晚境的浓浓秋意。此时,距离清军铁骑踏入于湖过去了13年。他在前朝度过49年,并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应试中,企图赢得功名,服务于大明王朝的行政机器,却一再落第,甚至在半百的年纪里迎来了王朝的崩溃。那一刻,命运公然为他下了裁判书:这大半生的努力,丝毫没有意义。

清 萧云从 秋岭山泉图  纸本 立轴 设色 165×45.3cm  天津博物馆藏

他大约也短暂抗清,依旧未能掀起半点波澜。这时候,他会想起父亲慎余公在他幼小的时候,便告诉他的梦。在他出生的前一晚,慎余公梦见郭忠恕(五代、北宋时画家,字恕先)来到家门口,说:“萧氏将昌,吾当为嗣。”这让萧云从念念不忘,年长,自己果真刻了一枚“郭恕先后身”的印章。

他做出了选择:“人处乱世,上不得击栉□奇(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写作“击栉纡奇”、王永林在《萧云从画作的代笔人》一文中写作“击栉纾奇”),次不得弹琴高蹈,而优游尘土,画青山而隐,则吾与芸子(侄子萧一芸)解衣盘礴,相附于长康、探微之流,亦足矣。他复何顾。”在隐居岁月创作的《青山高隐图》(1649年)、《云台疏树图》(1656年)中,他都庄重地钤下这枚印章,作为自己余生的指归。山河易色,他选择了隐逸、写诗、作画,让慎余公“萧氏将昌”的梦,在笔下画卷和他开创的“姑孰画派”中兑现。三百余年后,人们隔着博物馆的玻璃,来欣赏着秋岭山泉,也体会逸民的心态。

萧云从着重细致绘制前景,水滨的土坡上,两棵劲松、一株红枫,定下整幅画的走势和主调,减笔表达远山丛林茂密。平置草庐与纵向树木结合,丰富了画面纵深层次,并增强树木、建筑的体感,稳固了前景坡岸的分量。画面中景,将吊脚楼放置于山谷一角,以山石挤压其空间,表现了掩映的山林氛围,意境深邃幽远。高远处有一口活水顺山体走势婉转曲折贯穿整体之气韵。山石有倪云林的影子,清淡枯润,枯笔勾勒山石,淡墨皴染山体。

右上角,他以行书自题五言诗:“(松)间营草屋,石上有流泉。静坐复何虑,端心挥五弦。读书还太古,种树经有年。目极秋云外,情深霜叶边。野人爱山水,半壁写寒烟。”款署:“戊戌长至(夏至)前为如翁社台老先生教。于湖萧云从。”画中人静坐,读书,弹琴,看着自己种下的树已经长成,寒霜纷披,也看着秋云卷舒。与同一时代的八大山人、弘仁作品相比,他的画中充盈了温和、轻快、灵动。

他在人生秋境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一个老大民族,历史悠远,苦难深重,前人已经把所有人生的活法都示范过了。他选择了陶渊明式的活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中人面对菊篱,垂睑静坐,篱笆笔画磊落,菊花郁郁。他体会着秋天的萧瑟、凉彻,而正是这种萧瑟、凉彻成全着菊花的怜与美,以及枫叶的妍与繁,松树的坚与忍,即如人所背负着的悲伤,正成全与反衬着暂得的快意。

在同时代人的记录里,我们看到萧云从的居所。“尺木(萧云从的字)……退而筑舍于姑孰大江之湄,门枕寒涛,邑山交拥,篱落下有精舍数间,左右老梅数株,松石映带。”(宋起凤《萧尺木画学》)“居湖东,近梦日亭遗址,筑室种梅,号曰梅筑”。(黄钺《画友录》)

萧云从在隐逸中度过了余生。临终,他执诸同志手说:“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而后,赋诗,暝去,时年77岁。他这一生都在谨守、诠释着读书人的道。

来源:美术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