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绘画是一生的事

2021-11-02 11:18: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60多年的教育经历,80余载的创作生涯,99岁高龄的戴泽先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精神。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深情说道:“静水流深,润万物而无声。朴素平实的画面背后,蕴含了艺术家最为深沉厚重的情感,沁润着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赤子情怀,也折射出个体所见证的时代瑰丽光华。” 

徐悲鸿艺术理念的继承人

戴泽是四川云阳人,1922年3月出生于日本京都,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这一年,徐悲鸿从新加坡归国,在中大做了《黄桷树与四川人》的演讲,正是与“偶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奠定了戴泽终身为之奋斗的现实主义艺术观。1946年,戴泽大学毕业,应徐悲鸿之邀北上,在国立北平艺专担任校长徐悲鸿的助教。1949年,协助徐悲鸿建立中央美术学院,与吴作人、董希文等一同参与了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徐悲鸿的直接指导,使戴泽的思想步入宽广的境界,在艺术方法论上更加清晰明确。他清楚地回忆道:“我的老师徐悲鸿总在教学的过程中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学习古人,不要盲目崇拜与效仿,艺术创作要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写实地表达当时人民的状态与生活。”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在戴泽早期的主题创作中便可以窥见,比如,1948年创作的《马车》,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原型是当年北平艺专的一位校工。无论是画面之中的环境描绘,还是人物形象的处理,戴泽都以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象为参考,细致观察,方才入画。该件作品深受徐悲鸿的肯定,并亲自对画面做了认真修改。此作被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评价为“追求朴实之美,追求厚重力度,追求内涵的深度”,成为梳理戴泽艺术成就以及徐悲鸿绘画体系绕不开的作品。

1953年,徐悲鸿突然离世,留下大量遗物需要整理,当时31岁的戴泽义不容辞地挑起重任,并参与徐悲鸿纪念馆的筹建。同年为举办“徐悲鸿遗作展”,戴泽还独立完成了对徐悲鸿史诗油画巨作《奚我后》的修复,并在1982年对该作进行了第二次修复。这两次修复活动为戴泽提供了深入研究徐悲鸿油画写实技法的机会,坚定了他承继徐氏衣钵、走“油画民族化”道路的信念。

以赤诚绘人生意趣

“尽管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深受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影响,但戴泽先生也有自己的创造与追求。”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说,在人物的造型上,他的手法既严谨写实,又提炼概括,具有厚重雄浑的美学特征;在画面明暗关系的处理上、人物的构图安排上,他具有高超的把控能力,景象空间浑然一体,笔调意味气韵贯通。他的大量人物肖像和风景写生都不是大尺幅的作品,但画面意境富有来自生活的生机,主体形象非常鲜明;他尤其擅长画面光线的调动,注重表达自然的光感和丰富的色泽,以朴素而绚烂的色调使画面蕴含一种明丽的光感。可以说,用色彩与光感来表达自然、寄情抒怀,是戴泽毕生致力研究的课题和他典型的个人化视觉语言,直到晚年,这种语言个性仍然在他笔下鲜明突显。

戴泽最为人所知也最为典型的是他的主题性绘画、风景写生及以围绕家园情怀的作品。他亲历了20世纪油画在中国的巨大变革,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携画笔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他将中西艺术融会贯通,既掌握油画精纯的语言技巧,又在探索实践中融入民族精神,形成了典雅、沉着的艺术特色,并始终坚持用画笔记录人民,为时代抒怀。上世纪60年代起,戴泽踏遍祖国各地,创作了风景和风物见闻等大量写生作品。他将个人生活体验、审美感受与社会生活、自然紧密关联,记录了新中国几十年发展中壮丽辉煌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场景。

在以家为主题的创作中,戴泽显示出自由舒展的心境。他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国画、油画、水彩信手拈来,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于平淡处见真情。20世纪90年代后,戴泽在语言探索上不断革新,更趋精进,他将此前的多幅创作进行重绘,融入了对艺术新的思考,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

在绘画中展现朴素真我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看到了戴泽创作的《胜利的行列》《义和团大捷》等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孙中山》等历史人物肖像,《颐和园雪》等风景创作,《花卉》等围绕家园情怀的作品。在不同维度的作品形式和面貌背后,有着核心的内在关联,那便是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情感表达。中央美院教授韦启美对其这样评价道:“他把自然当老师,把写实当本分。”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是戴泽艺术创作的主线。他认为:“绘画是一生的事情,要不停地画,不教一日闲。绘画是内心的需要,如同呼吸一样,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

执教60余载,惠泽几代艺术家,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为人为艺,以及他几十年的奋斗求索精神,都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谈到恩师戴泽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尚谊激动地说:“戴先生是我的老师,为人很正派。在中大的时候徐悲鸿就很喜欢他,也很重视他。他的素描基础很扎实,人非常朴实,话不多,作品很厚实,很朴实。他很喜欢安格尔的一句话——‘我首先热爱的是真实,认为美只存在于真实之中’,并教导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画自己所看到的。如今回看先生的作品,对当下,尤其对年轻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总会想到戴先生在老美院经年累月默默画画的情景。“戴先生画画的时候基本都是写生。他的绘画技艺扎根于写生,创作性的部分也是源于写生,生活中最朴素的东西都能入画。戴先生画得非常真诚朴实,有些人可能会误解为老旧。但是随着艺术阅历的增长,我越发认识到戴先生的画中有艺术最根本的核心价值:他用更加直接与朴素的方式去表达人类心灵对美好事物的感动。戴先生的这种可贵的作画态度,给了我之后的绘画生涯稳固的信心与信念。”

此次展览之际,戴泽将25件代表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不仅为国家宝库增添重要财富,为完善第二代油画家群体的研究增加重要素材,更体现了教育者对大众美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担当。

晚年的戴泽尤其钟爱花卉,其画如其人,兰草芳泽而风华内敛的特质正是他高洁品格之写照。他时常心怀感恩地说:“对过去没有后悔,对现在很满意。我随着潮流来,随着潮流去。顺乎自然,心平气和。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接触到的人们,他们对我真好。”(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亦奕)

来源:中国文化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