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的七夕

2022-08-08 09:48:35 来源:美术报

一年一度的七夕如期而至。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

宋 赵伯驹 汉宫图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人们还能在葡萄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互诉衷肠,而七夕日多雨水便是他俩相思的泪水……牛郎织女的故事正是质朴的劳动人民对纯真爱情的美好向往。

中国历代文人对七夕节寄寓了美好的愿望。像李商隐的《嫦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而画家则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这份美好。

我们仔细看看宋代赵伯驹在《汉宫图》中描绘了皇宫里欢度七夕的一个场景,这虽是一幅纨扇形式的小册页,但内容却很丰富完整,描绘得绮丽而繁华。

首先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内部家具、装饰都画得非常仔细。左侧是更大面积的树石、远山景象,左上角还能隐隐看到更高大的楼阁一角,这些建筑的结构谨严写实,斗拱清晰工整,用笔极为工整细腻。

画面的主体是那群宫娥彩女们,在这个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之夜,她们正有条不紊地捧着七夕需要的器物,登向左侧那高大的楼阁,很明显,那是七夕穿针楼。等一切事物准备齐全,宫女嫔妃们便要在穿针楼上进行乞巧习俗了。

七夕节最鼎盛的时期是在宋代,宋代开封繁华热闹,在七夕这日,白天有晒书活动——“皇朝故事,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缗钱开筵诫,为晒书会”;集市里还有专门的乞巧市——“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

到了晚上的时候,开封市是璀璨星光各家热闹欢喜,有结彩楼——“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有祭祀活动——“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大家熟悉的穿针与蛛网乞巧,在这里也是必备的流程——“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物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在名画《月曼清游图》中,描绘了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其中七月份的生活所选取的代表性节点便是七夕,称之为“桐荫乞巧”。

画中共绘了十名女子,她们正聚集在桐荫下,围着看一碗水,这是七夕习俗里的投针验巧。这是明清时期盛行的习俗,要完成投针验巧,需要在七夕的前一天准备好河水与井水,将之混合在一起,放一夜。

第二天七夕中午白天要晒一晒,直到下午的时候才能验巧。验巧就是拿一束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要是出现在水中的针影形成各种形状,就是乞巧成功,要是笔直一条的,就是乞巧失败了。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会越灵巧。

清代的《七夕乞巧图轴》就更有趣了,在七夕这天将人间的画面和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结合起来,现实和神话交织,有种独特的观感。天上的牛郎、织女正在鹊桥相会,人间的女子们正或凭栏远眺,或对空乞巧,相当有趣。

在国画里感受七夕的美好,爱情的恒远,是一件多么惬意温馨的事!(胡代林)

来源:美术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