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名作《赵夫人像》始末的探析

2022-01-27 14:23:36 来源:美术报

油画肖像《赵夫人像》是徐悲鸿早期人物肖像的一幅精品之作,是徐悲鸿画作路程上的一大关键,也是徐悲鸿艺术主张上的转折点。

徐悲鸿 赵夫人像

在徐悲鸿看来,自己学艺十余年,又在欧洲奋学五年多,方悟到昔作之失,皆因太贪,没有一致之体,不能在作画之前先决定一画之旨趣,然后力约色像。而《赵夫人像》的艺术处理,颇有从容暇逸之乐趣,自认为是画作习悟上的一大关键。

那么赵夫人是谁?和徐悲鸿有何交往?为什么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幅画?还有,徐悲鸿如此看重的这幅《赵夫人像》现在身在何处?

负笈巴黎 得遇贵人

巴黎,是徐悲鸿无数梦想投射的地方,在这里,视艺术为生命的徐悲鸿焚膏继晷地开启了他富有且穷酸的求学之旅。

在巴黎,徐悲鸿先是进入朱利安画院学习了一段素描。赴法之前,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已有相当造诣,来法后更是废寝忘食地潜心攻习,两月后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1920年9月24日,中国驻法国总领事赵颂南给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发函,以国家的名义给徐悲鸿提供证明,证实徐悲鸿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函曰:“院长先生:我很荣幸地向您推荐中国学生徐悲鸿,现住在巴黎少姆哈路九号(音译),他刚向我表达了在您学校注册的愿望。另外,我证明他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宜兴。非常感谢您为这个学生提供的方便。我请求您接受我非常崇高的致意。”

赵贻涛,号颂南,江苏无锡人,崇尚洋学,爱好艺术。原是清末驻法国外交官,民国后继续连任。一生常居法国,未曾回国。夫人徐氏是徐寿之女,1945年卒于巴黎。赵颂南本人也于1970年在巴黎去逝。

赵颂南本是有识之士,目光卓远,作为一个外交官,他非常敬业,也非常惜才。他大力提倡幼童留学,直接接受西方教育。他认为“现在我们中国的建设,处处要用外国人,请外国人不但高薪优给,而且还把国脉民本统统抓在外国人手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拔聪明优秀的学童,送到国外留学,学成以后,回国服务,就当他外国人用,不也一样吗!”为此理想,他花了不少心血和金钱,还运用私人力量,在家乡选拔亲友子弟,送到外国从根本学起,为国家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开辟了我国幼童留学成功的范例。

巴黎强烈的艺术氛围,饱满着徐悲鸿的艺术激情,他如饥似渴地痴迷在艺术的海洋中,在艺术的土壤中尽情地汲取着各种养分,从这一点上来说,徐悲鸿无疑是充实而富有的。

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现实生活的残酷与寒酸,让囊中羞涩的徐悲鸿经常困顿于裹腹的一日三餐之中,常常狼狈不堪。正在徐悲鸿最穷困、不知怎么办之时,时任中国驻法巴黎总领事赵颂南突然登门访问,看出徐悲鸿家中的狼狈情形,也被面前这个在逆境中仍发奋努力的年青人所感动,便送徐悲鸿五百法郎,解其燃眉之急。朋友只能救急,不能救穷。为破解徐悲鸿“山穷水尽”之困境,赵颂南引荐徐悲鸿结识福州望族彼时也在法国留学的黄孟圭,两人一见如故。看到徐悲鸿的窘迫,黄孟圭决定拔刀相助。他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抽取一部分资助徐悲鸿,还把徐悲鸿介绍给时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的二弟黄曼士,请他帮忙。黄曼士侨居新加坡多年,在华侨界很有地位,名气很响。黄曼士邀请徐悲鸿前往新加坡,介绍徐悲鸿给华侨领袖画像,时代与历史的巧合,南洋的星洲,使得徐悲鸿在此遇难呈祥,逢凶化吉,也成为徐悲鸿艺术生命的重要转折点。后来被徐悲鸿一生尊称为大哥、二哥的黄氏兄弟,给徐悲鸿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赵夫人像 重现世间

出于对赵颂南发自肺腑的感念,后来徐悲鸿在《自述》中写道:“雪中送炭,大旱霖雨,不是过也。因为感激之私,于是七月为赵夫人写像。”

尽管在《自述》中,徐悲鸿详尽地讲述了当年在法国时遭遇的生活苦顿;记叙了当年驻巴黎总领事赵颂南对其雪中送碳的资助;他怀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情为赵夫人作像;同样也是在《自述》中,徐悲鸿坦言表达了自己为《赵夫人像》的满意,认为这幅画是他在油画上的一个转折点。可惜这幅像并没有公开发表,人们都没有见过,而且,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前往法国留学的学者,也没有人对《赵夫人像》有过只言片语,长期以来,研究徐悲鸿艺术的学者专家也只能茫然而思。

直到1987年,徐悲鸿的高足,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的杨先让,在《美术》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赵夫人像的发现》一文,这才让徐悲鸿的这一重要作品得以面世。而且在这篇文章中,杨先生还有一个重大的发现,那就是徐悲鸿当年不仅画了《赵夫人像》,而且还画了《赵先生像》,这对徐悲鸿艺术的研究,对徐悲鸿的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无疑是新的发现和新的资料补充,实属难能可贵。

杨先让在《赵夫人像的发现》一文中, 详细地记录了《赵夫人像》发现的始末:“在美国费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徐悲鸿的一幅油画。那是新相识的朋友赵儒先生和张缦女士这一对夫妇的祖母画像。画幅不大(70×50厘米),画的左下角有“ Bei Hong 1924 Paris”(悲鸿1924巴黎)小字的题记。屈指一算,那时徐悲鸿オ28岁。当时我只感到这幅画是徐悲鸿早期的一幅精心之作,而且从来没有见过。听了赵儒先生的介绍,才了解了作此画的前因后果。至于这幅画在研究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上到底有多少作用,那是回国后的事了。”

细品《赵夫人像》,可以看出,徐悲鸿以留洋苦学所成来回报自己的恩人,每一根线条,每一处着色,无不倾注着真诚的感情,所有的艺术手法都为了烘托那位安祥而高贵的总领事夫人,对人物作了精心刻画。背景的硬木雕花条几、古瓷瓶及插着几枝菖蒲鲜花的花瓶,轻松几笔既表现了物体的色彩,又描绘了物体的质感,恰当地衬托了人物主体,而又不喧宾夺主,色调丰富而又合谐统一。20年代初期,在我国绘画领域中,造型和色彩功夫能达到《赵夫人像》的艺术水平者,是鲜之又鲜的。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曾讲过,徐悲鸿有一印章“秀才人情”,意为画家为了生活免不了回应往来人情,通常会赠之以画以表谢答,故常以“秀才人情”自慰。然,却很少赠人以油画,因为油画很难,是一笔一笔地摆上去,才能体现体积,不像国画和素描来得容易。可是悲鸿给自己的恩人都是画油画肖像作为存念的,他给陈散原、康有为、傅增湘、赵颂南都是画的油画肖像……

绘画是有生命的,尤其是那些凝聚着画家生命的心血之作,我们不难感觉到画家与画笔下的对象水乳交融的情感。看着杨先让从大洋彼岸带回国内的《赵夫人像》的幻灯片,那些尘封的岁月,渺远的往事,依然温暖着人心。(刘名)

来源:美术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