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方艺术史中“宴席”的故事变迁

2021-12-01 14:11:44 来源:艺术中国

“食”不仅是填饱肚子、满足饱腹感的日常活动,在艺术家眼中它更像是一种艺术。一顿精致的宴席,不仅是精美食物和精湛厨艺的集中展示,也是调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宴会的功能,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饮食本身,而具有了娱乐、艺术审美、联络情感、维系社会关系的功能。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8年,米兰圣玛利亚教堂

最早的宴席被赋予传教的作用,随着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宴会变成了荣耀与炫富的的场所,在现代,宴饮只是一种社交形式,最终目的是朋友相聚与情感交换,宴席上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迭。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美术中的传统题材,所有此题材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达芬奇所作的那幅,但其实许多画家都画过相同主题,保罗·委罗内塞的名作 《利未家的宴会》原本的名字就是《最后的晚餐》,但委罗内塞在描绘这一题材时,把它画成一个威尼斯商人和贵族豪华奢侈的宴会场面,这幅作品也因此遭遇了巨大风波。

《利未家的宴会》,保罗·委罗内塞,1573年,意大利威尼斯学院美术馆藏

《利未家的宴会》是根据圣经中税吏利未请耶稣吃饭的故事所画的,故事背景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地区,犹太人中有专门为罗马政府收税的税吏,这些人常常作威作福,鱼肉乡民,对犹太人来说,这些人是十足的恶霸。而这些税吏中,有一位叫利未的,因为喜爱耶稣讲的道理,请耶稣到家里吃饭,也顺便请些其他的税吏作陪。跟熟知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不同的是,利未家非常有钱,充满奢华宴乐的情调,跟朴素的《最后的晚餐》形成有趣的对比。

这幅画表现的是基督参加税吏利未的豪华宴会的情景,构图极为宏伟,委罗内塞把他的艺术特色发挥尽致。这幅巨作完成之后,虽然在艺术形式技巧上极近奢华,却无法获得教会认同,缘由是委罗内塞为了装饰在画中添画了小丑、酗酒者、德国人、侏儒以及其他村夫俗物,因此被宗教法庭认为画中有亵渎宗教的世俗内容,法官宣布,限他三个月内,必须修改,否则将受到惩处。

虽然宗教法庭指出画家违反宗教教规,但画家并没有承认。他认为画家应享有一种诗意的放肆,所谓诗意的放肆,即指艺术家的个性与创作自由。为了平息指控,委罗内塞决定将这幅画改题为《利未家的宴会》,表明画上的生活场景,不是圣经里的最后的晚餐,而是一个凡夫的家宴,以此了结一场风波。

这幅画成为新美术和腐朽的宗教势力分庭抗礼的一个象征,也成为委罗内塞一生不朽的杰作。

 洛可可时代是指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建筑风格,它在十八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这种风格在绘画上的表现是色彩的力求奢丽、华美,描绘对象,力求精致。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是洛可可时代的重要绘画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装饰画、肖像画和风俗画家。他最擅长于描绘贵族的享乐生活题材,特别是表现贵族宴乐生活场面,《牡蛎宴》就是他描绘法国皇家贵族一同品尝牡蛎的场景。

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牡蛎宴》,1734年,尚蒂依孔代美术博物馆藏

《牡蛎宴》创作于1734年,反映着法国皇家的财富与糜烂生活的一面。这里画的是酒宴已过半酣,牡蛎壳狼藉满地,有的人握住酒瓶不肯罢休,有的斗强好胜地在对酌,更有的已酩酊大醉。左边一个贵族在让仆人擦去衣服上溅着的油迹。桌前的酒箱上露出两只酒瓶颈,远处的仆人又端上来一大盘牡蛎。此情此景令观者一看便知是某富有贵族或王公家的日常生活一瞥,画家记在心中,并能以生动的形象再现这幕场景。

这家宴会厅的背景上,现出充满浮雕装饰的豪华建筑内壁。后面有一演奏台,这里可以举办宴席,也可作大型舞池,其豪华的特征表明了它的鲜明的阶级地位。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游艇上的午餐》,1881年,菲利普斯收藏馆藏

马奈的《游艇上的午餐》创作于1881年,描绘的是巴黎新兴中产阶级悠闲的生活场景。整幅画风格甜美明丽,以一种空前的新鲜生动和自然的面貌一扫学院派的沉闷和严谨。这幅作品代表了绘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可以说是现代绘画的伊始。

画中的场景发生在法国沙图火炉餐厅的露台上,描绘的是雷诺阿的朋友们在分享食物和酒的同时,边吃边谈话的悠闲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诺阿感受不到任何学院派的限制,自由自在地用印象派手法创作,表现着让人欢乐的色彩。

雷诺阿经常以他的朋友和熟人为原型作画,在这幅画中没有明确的主体,我们几乎看不出他们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画中人就像大合唱一样,构成了一种整体美。画面左下角画家画了自己未来的妻子亚琳·夏莉歌,她正对着一只哈巴狗轻声说话,在栏杆旁手托下巴的女子是餐馆老板的女儿,还有印象派画家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他正两腿张开反坐在椅子上。后方的画面中有一个似乎正在沐浴的女子,前方与后方的画面处于两个不同的空间之中。

马奈将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构图、笔触、光影、色彩等等全部规则一一打破,将绘画引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这一看似充满悠闲与闲适之感的田园牧歌式的午餐图似乎重点并不在午餐上,重点其实正是马奈在画中抛弃一切传统束缚后得到的新意,没有神话故事,没有道德说教,只有现代生活中的真实。

此画也反映了19世纪中期到末期法国社会发生的质的变化。餐厅不再只是接待中上层人士的地方,而是欢迎来自各个阶层的人士,包括商人,上流社会的贵妇,画家,女演员,作家,评论家,女裁缝,以及女售货员。这些各式各样的人共同组成了崭新的,现代的巴黎社会。

《礼记》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所谓“礼”,即社会行为的制度和规范。通过对不同时代宴席的解读,揭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礼仪风貌和社会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我们更能体会画家作宴会场景时的语言内涵以及其中的心路历程。(作者:乔绮曼)


来源:艺术中国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