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无事乐耕耘》: 和固所愿 砥砺前行

2018-09-13 11:57:38 来源:人民政协报、新京报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纸本设色,横幅,50 x 250厘米,尺寸约为33.8 平方尺。款识为:九州无事乐耕耘。沫若先生为世界和平奔走,席不暇暖,兹届出席第三次和平大会归来,特写欧阳永叔诗意赠之,和固所愿,但农夫农妇皆英勇战士也。1951春,悲鸿。钤印:悲鸿之画、作新民、吞吐大荒。

综观徐悲鸿一生的艺术创作,如此大尺寸的作品,并不多见,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寥若晨星。特别是这幅作品体现出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成为新中国美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页。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这种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鸿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就题材而言,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有切身感受。他画过多幅以农民为对象的写生作品,如作于1950年的一幅曾由黄养辉收藏的《农民》油画,不过以国画为媒介创作的农民图并不多。另外,牛是徐悲鸿特别钟爱的题材,这同样源于其乡土情节,悲鸿的童年比较清苦,家里有几亩瓜田,却无耕牛,他平时帮助有牛的邻居放牛。耕作时便可借牛一用,耕牛牧歌成为其童年的美好 回忆,在抗战期间的颠沛流离中,他也多次借牧牛图来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憧憬,如作于1935年的《春之歌》。此图的题材、构图、造型与任何古人的图式完全不同,直接从生活对象出发,以朴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现实性和典型性,以呈现普通生活中所流露出的情味,以涵容大自然内在的生命律动。其造型和笔墨都因画家个人独到的生活感受而别幵生面,与传统图式的风貌迥然不同。

画中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取用了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但忽视 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 现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仍集中在农耕场景上。画面右侧是一棵树干粗壮的柳树,其树杈呈V”字型向上生长,不过画面只截取了柳树的局部,将画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间分布的丰富性。同时,柳树与人牛队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这就使整体构图虽简单,但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变化中趋向稳定,拓展了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力。

农民和牛以写生的手法描绘,三个农民均上了年岁,但仍不綴劳作。最前者牵牛犁地,其双脚迈幵,身躯前倾,手掌攥紧,正竭尽全力驱牛犁地,脸部 和手部的肌肉因凝聚力量而呈现出收紧之感,这个瞬间的动态生动逼真。后两者为一农妇和一农夫,均在锄地,一挥锄一弯腰,动作幅度并不大,表情亦平静,与前者形成反差。使人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农民生活之辛苦、激烈的一面,以及平淡无奇、千篇一律的一面;使人体味到普通生活中的伟大之处,从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充满敬意。另外, 一些细节的设置十分巧妙,比如农民腰间的烟袋、新式的双铧犁等,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趣味,一方面使此作具有时代感。画中的耕牛瘦骨嶙峋,与徐悲鸿其它牛的造型差别甚大,画法上先以墨笔勾勒外形,再以赭石敷色,笔致精确,每笔的浓淡和干湿皆表现了牛毛的质感,画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而牛腿,看上去则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柳树的主干以重墨写出,既表现出了树干的粗糙质感和沧桑效果,亦与淡墨细笔写成的轻柔柳条和藤黄渲染出 的柳叶形成对比。整幅将西画中的造型 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既有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灵活多变的笔墨,乃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佳作。

《九州无事乐耕耘》创作于1951 年,是徐悲鸿与郭沫若两位近现代文化 名人深厚友谊的见证。1951年,郭沫若 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徐悲鸿获悉,抱病为郭沫若绘制了这件宏幅巨制。他以“九州无事乐 耕耘”为此巨作的题目,自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却都有着一颗为国为民奔走呼号的文人侠客之心,以此砥砺,共同为建设新中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综合自《人民政协报》《新京报》

来源:人民政协报、新京报
艺术家Artist
  • 祁海峰

    祁海峰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 李明久

    李明久,1939年生,吉林榆树人,号长白山人,踏山者,别署抱山馆主,蹊园老人。

  • 刘金凯

    刘金凯号蕤山堂主,河北肃宁人,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张立农

    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馆长(院长),河北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汉风

    汉风,本名郝荣国,1957年生。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